活動花絮

日期:2024-04-20

點閱:75

參考檔案:

影像故事創作技巧(一)

SDGs:優質教育 
業師講解劇本架構
業師講解劇本架構
課程一開始,林國峰老師就先告知創作影像故事的技巧,「短片不要講大道理,把事件講清楚就行了」,老師強調觀察、感受的重要性,直言故事劇本的創作都是源自於日常生活經驗,拍片重要的是拍出其中的細膩感。
故事的創作都是起源自過去經驗,可以先從生活經驗開頭,也可以從缺陷、陰影開頭,要從自己有感覺的事情下手。而創作故事時,要先放下創新念頭,先講好故事。如果不知道怎麼下手,可以先從A+B的方式,例如:富家小姐+路邊乞丐、老師+逃課學生,馬上就會有畫面感。
決定故事之後,要先訂類型,愛情、懸疑、靈異、科幻……類型就像是公式,以類型去定調作品,再自己去創造故事的血肉,作為編劇,創作的時候要知道想讓觀眾看到什麼,編劇只有寫出來才會被看到,不能預設觀眾會自己延伸想法,只給果,觀眾看不到因,給了因,觀眾不一定看的到果。另外編劇再創作劇本的時候,要先有自己的想法,就算是開放式結局,自己不說出答案,但心裡要有自己認定的故事走向,「自己要先有答案,別人才有討論空間」。
在創作故事的時候,要先知道架構在哪裡,主題是什麼,所謂的架構就是「目標」,角色有了動機之後,要先想結局,之後再安排事件,就像是一台車要從起點開往終點,終點就是目標,路程會跨越的山就是事件,事件是劇本中的最小單位,它具有前因後果、發展性、承先啟後的作用,事件的數量是由編劇去安排的,可以一個劇本安插多個事件。
而吸引觀眾看下去的動機,不要想得太複雜,它是一個問句,最好跟人類的原始慾望相關,業師以《暫時停止呼吸》當作例子,主角們想偷錢,反被瞎眼老翁追殺,觀眾想看下去,是因為想看主角有沒有成功偷到錢安全的離開,足夠飽滿的原因都很簡單。
劇本中要怎麼區分衝突跟轉折?要看角色有沒有改變目標,一個人開車要去終點,結果車子拋錨,他還是想辦法要去終點,這是衝突;一個人要去終點,遇到一座山,他被山擋住不去了,這是轉折。另外,編劇不要搶攝影師、導演的工作,比如鏡頭怎麼移動、這幕劇情怎麼在影片中呈現,這些都不是編劇要考慮的事情。
業師之後以《非常律師》這部影集舉例,一場一場分析,一場就相當於一個cut,劇本中角色會分成三種類型:主角(主要角色)、配角(幫襯角色)、功能角色。並不是影集主角是誰,這場的主要角色就是誰,而是要看這場裡,是由哪個角色帶領觀眾去看故事,並不是以戲份去分角色,而是要以功能去分角色。
幫襯角色是幫助襯托主要角色性格、所作所為的角色,功能角色就像NPC,帶完資訊之後就消失了,幫襯角色可以兼顧功能角色的特點,但功能角色只會是功能角色。如果不確定一場中,誰是主要角色,可以問「如果XX是主要角色,那他的動機是什麼?」主要角色一定會有它的目標跟做事的動機。
因為業師喜歡互動式的上課方式,所以課程後半部老師搭配舉例、問題,聽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想法,確認我們是否了解,如何以編劇的角度去看待故事,最後業師分享說:「將資訊、概念、理念之類的自己的想法影像化,就是影視作品存在的意義。」此次課程到此結束。本次活動共8名同學參與。
業師講解劇本主題
業師講解劇本主題
業師使用白板解釋事件、目標、動機
業師使用白板解釋事件、目標、動機
業師請學生上台寫白板
業師請學生上台寫白板
業師在白板寫下角色的三種類型
業師在白板寫下角色的三種類型
學生表達想法,與業師對話
學生表達想法,與業師對話

計畫別:教學創新精進--課程活絡多元適性

發佈單位:資傳系

上一則:動畫鏡頭語言與獨立接案
下一則:中文系智慧人文實務創新深耕講座「台灣手語初探與聾人文化簡介(二)」(李振輝主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