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日期:2025-10-31

點閱:22

循環經濟的品牌行銷

SDGs:優質教育 
最佳永續想法王 頒獎合照
最佳永續想法王 頒獎合照
本場演講以「內料外造 insight out:循環經濟」為題,從品牌創立的初衷談起。內料外造誕生於對工業廢料命運的反思,材料不該以「報廢」為終點,而能透過設計獲得第二次生命。演講將首先介紹品牌的創始因緣——如何從工廠現場的觀察轉化為循環設計實踐。其次,說明循環經濟產品策略:以「廢料再製」為核心,導入模組化、低碳製程與地方材料鏈結,創造兼具環保與美學的商品。第三部分聚焦品牌溝通主題——「從剩料看世界」,以故事化行銷傳遞永續價值。第四部分分享ESG夥伴案例,包括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合作展覽佈置、與製造業共創再生產品、與教育機構推廣永續設計課程。接著將說明品牌發展的下一步:建立跨域永續設計平台,連結設計、教育與產業。最後的「ESG行銷溝通工作坊」將以內料外造的實際專案為例,帶領學生思考如何將永續行動轉化為具影響力的品牌敘事,實踐從材料到理念的全面再生。
講座的下半場,這場由講師蔡正潔帶領的「循環經濟行銷推廣工作坊」,以「內料外造」的板材作為核心產品概念,結合永續設計思維與行銷策略,帶領同學從四個面向進行實作與討論:
1. 產品設計(Product Design):學生以循環經濟為基礎,思考如何將回收、再利用或低碳製程納入產品開發,設計出兼具功能性與永續性的板材應用,此階段著重於「材料生命週期(material life cycle)」與「設計延壽(design for longevity)」概念。學生發揮創意,分別構思出文青捕鼠板、音樂盒、夜燈盒、智能置物櫃、植物板、名畫拼圖、3D益智拼圖、名片等產品構想。
2. 行銷推廣(Marketing Promotion):討論如何以永續價值為核心,發展故事行銷(storytelling)與社會影響力行銷(social impact marketing)策略。學生需設定品牌敘事軸線,例如「廢料重生」、「環保美學」或「再造城市材料」,並規劃推廣管道,如社群媒體、品牌活動或KOL代言等。
3. 溝通人群(Target Audience):同學需明確界定目標受眾,如建築師、設計師、青年創業者或環保消費者,並分析其價值觀、痛點與接受度,進而設計對應的溝通語言與內容風格,強化品牌共感。
4. 溝通策略(Communication Strategy):以「內料外造」的概念作為核心敘事,建立「從內而外、由廢轉生」的品牌象徵,結合視覺識別、命名策略與數位內容創造。討論內容包括如何透過視覺設計呈現材料質感、如何以故事化溝通語言推動品牌理念。
整體而言,這場工作坊不僅培養學生對循環經濟的理解,也實踐永續設計與行銷整合的跨域思考,讓同學從實際案例中瞭解如何賦予工業生產廢材的二次生命,也學習如何將「永續」轉化為可感、可見、可溝通的市場語言。
小組同學上台分享課堂討論內容
小組同學上台分享課堂討論內容
各組小組腦力激盪
各組小組腦力激盪
講師深入同學討論給予意見交流
講師深入同學討論給予意見交流

計畫別:教學創新精進--課程活絡韌性培育

發佈單位:文學院

上一則:自媒體經驗談 — 我們真的需要流量密碼?
下一則:114學年度資圖領域公職考試讀書會(II)-圖書資訊管理類科 職能分析─職務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