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花絮

日期:2025-05-20

點閱:61

《績優計畫分享》教學對談: 從理論到實踐的應用與成效

SDGs:優質教育 
蔡老師分享LaPBT教學法對學習成效、自主效能感與自主學習態度的影響
蔡老師分享LaPBT教學法對學習成效、自主效能感與自主學習態度的影響
本次研習活動於114年5月20日(二)圓滿完成,土木工程學系 蔡明修老師,與教師們分享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一同探討自創的LaPBT(Learning after Problem-Based Trial )教學法對學生在課堂實踐中的應用與成效。
“從問題出發:營建管理課堂的教學設計”
蔡老師在課堂上觀察到,學生對營建管理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普遍缺乏感受與投入,傳統教學課堂上即便講解再多,學生仍難以真正吸收。為提升學習成效,蔡老師提出一個關鍵問題:如何讓學生對所學「有感」?
其解題策略是將營建管理知識置入真實工作情境中,讓學生提前面對未來職場可能遭遇的挑戰。因此,他重新設計教學流程,創新發展出 LaPBT(Learning after Problem-Based Trial)教學法,採用「先做後學」的模式。在尚未學習理論知識前,即讓學生直接面對問題情境,自行從網路資訊或人工智慧等工具中尋找解決資源,培養問題意識與學習動機;引入實務上使用的「EGALE 工程智慧管理系統」為教學工具,引導學生投入問題情境,學生透過實際操作系統、模擬工程進行,進而提高課堂參與度與實作意願。
在課程設計上,蔡老師分別於期中及期末安排兩項任務:一是模擬與撰寫施工日誌,二是契約變更下的進度調整策略。學生可自行選擇組隊參與任務(實驗組),在任務中扮演承包商角色,每項任務皆搭配 iClass 教學影片與操作手冊。亦可自由參加課後的工作坊進行延伸討論與問題釐清,期末更邀請業界廠商負責人進行經驗分享與實務對談。
“教學實踐研究成果與省思”
LaPBT 教學法的實施成效顯著,即便任務為彈性參與,仍吸引高達 64% 的學生自行組隊完成任務。不過問卷回饋顯示,多數學生一開始進行任務時,傾向於尋找「標準答案」,尚未完全掌握任務的核心在於「辨識與定義問題」。
在後續課堂上的實作,老師以教授理論為主,多數學生在缺乏實務經驗、對內容產生疑慮與缺乏信心的情況下,仍有超過一半的學生願意嘗試挑戰問題,展現探索動機。隨著任務的推進,學生開始主動發問,並能將課堂理論與任務經驗相互連結,顯示其學習模式出現正向轉變。
在成效分析方面,量化數據指出,學生參與任務比率逾六成,任務完成品質達標率超過八成。質性回饋則顯示,學生普遍認為「先做再學」具挑戰性與實用性,不僅增進了專業詞彙的掌握與團隊合作能力,也提升了自主學習的動機與興趣。
學習成效評估結果發現,實驗組的學生(參與任務)在期中與期末考成績均顯著優於傳統教學對照組。惟兩組在自我效能及自主學習態度皆未有顯著差異,亦非預測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顯示此教學法對學習成果的影響較偏向直接強化問題解決與應用能力,而非間接透過心理層面改變所達成。
針對此現象,蔡老師反思,在學期制專業課程中,與其過度專注在學生的自我效能或學習態度的高低,建議可以更花心思在提供學生有共鳴且合適的問題與工具,創造一個有利學生發揮、與未來專業高度相關的學習環境,學生的主動探索與學習行為才可能自然發展,進而促進學習成效的提升。
教師出席人數共計30位,活動整體滿意度5.85(6點量表)。
蔡明修老師分享LaPBT教學法在營建管理課程上的理論與實踐方法
蔡明修老師分享LaPBT教學法在營建管理課程上的理論與實踐方法
與會老師專注參與研習
與會老師專注參與研習
會後老師們積極討論與交流
會後老師們積極討論與交流
教發中心張月霞主任致贈感謝狀
教發中心張月霞主任致贈感謝狀

計畫別:教學創新精進--課程活絡韌性培育

發佈單位:教發中心

上一則:微軟 MCF AZ-900 國際證照工作坊:Azure Fundamentals(AZ-900)-2
下一則:113學年度觀光西語自主學習成果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