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花絮

闡述法鼓山心靈環保

114年度氣候變遷及淨零排放演講—由人間佛教到綠色佛教:當代台灣佛教團體的環保論述與實踐

丁仁傑教授為同學帶來理論的視野,強調環保、淨零碳排另一個面向,使用Pillarization (中流砥柱化),這個概念,最早是荷蘭社會學家所提出,用來描述西歐天主教徒在某些國家或地區成為社會少數後,重建其組織型態(天主教徒自稱為「中柱」〔pillar〕),將學校、醫院、報紙、運動俱樂部、圖書館,甚至是政黨與商會等等,由單一宗教團體全部包辦,以對抗外界世俗社會或是有利於政治動員的社會組織狀態。後來比利時社會學家Dobbelaere(2000)提出了Pillarization (中流砥柱化)這個概念來討論這種現象。Dobbelaere甚至將這個概念引用在對於歐洲某些新興宗教團體(如山達基教會和創價學會)的討論上。  【更多

介紹講員

114年度氣候變遷及淨零排放演講—植感對話:設計思考 X 植物 X 人文

第一部分演講 Design Thinking 的定義 from IDEO 設計思考是一個以人為本的創新的方法,是從設計師的工具箱中找出的,可以整合人的需求科 技的可能性、及商業成功要素的方法。 設計思考教父: 大衛‧凱利 ( David Kelley ) ,1991年創辦知名設計公司IDEO。最著名的設計作品是蘋果電腦 和微軟的第一支滑鼠、摺疊型筆記型電腦、拍立得相機以及第一支兒童牙刷。打造成功的設計 系統。 設計思考五步驟:雙鑽石研究方法 這個方法的重點... 【更多

工作坊合照

『聽見淡水-城市聲音漫遊』工作坊

本次工作坊邀請聲音藝術家鄭婉蒨小姐,從探索聲音開始,逐漸瞭解「聲景」與「田野聲音採集-Field recording」的概念,並透過聆聽、辨識、探索、採集和聲音與藝術拼貼創作等活動,讓學生體驗日常生活中的聲意與在地的連結。  【更多

邀請經濟系林朕陞助理教授分享「從0到1,播下AI的種子:跨域x實作x證照,打造學生有感的AI應用課程」研習活動

從0到1,播下AI的種子:跨域×實作×證照,打造學生有感的AI應用課程(經濟學系林朕陞助理教授)

本次研習於114年10月31日舉行,邀請經濟學系林朕陞老師分享「智慧應用經濟學」課程經驗,進行AI的內容教學時學生的痛苦感很強,老師也有強烈的挫敗感,希望用分享跟交流的方式與不同的老師進行請教,去改變教學設計來提升教學幸福感。  【更多

最佳永續想法王 頒獎合照

循環經濟的品牌行銷

本場演講以「內料外造 insight out:循環經濟」為題,從品牌創立的初衷談起。內料外造誕生於對工業廢料命運的反思,材料不該以「報廢」為終點,而能透過設計獲得第二次生命。演講將首先介紹品牌的創始因緣——如何從工廠現場的觀察轉化為循環設計實踐。其次,說明循環經濟產品策略:以「廢料再製」為核心,導入模組化、低碳製程與地方材料鏈結,創造兼具環保與美學的商品。第三部分聚焦品牌溝通主題——「從剩料看世界」,以故事化行銷傳遞永續價值。第四部分分享ESG夥伴案例,包括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合作展覽佈置、與製造業共創再生產品、與教育機構推廣永續設計課程。接著將說明品牌發展的下一步:建立跨域永續設計平台,連結設計、教育與產業。最後的「ESG行銷溝通工作坊」將以內料外造的實際專案為例,帶領學生思考如何將永續行動轉化為具影響力的品牌敘事,實踐從材料到理念的全面再生。  【更多

外籍學生分享

節慶交流會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開學以來,學生們已經一同度過了充滿團聚氣氛的中秋節,而接下來也將迎來充滿驚喜與歡樂的萬聖節與聖誕節。為了讓學生能更深入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風俗,並促進本國學生與國際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本次特別舉辦以「節慶」為主題的文化交流活動,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國家的傳統慶典與獨特習俗,藉由彼此介紹與討論,體驗多元文化的魅力。  【更多

邀請水環系李柏青副教授分享「師法自然,細節生活」研習活動

師法自然,細節生活(水資源及環境工程學系李柏青副教授)

本次研習於114年10月28日舉行,邀請水資源與環境工程學系李柏青老師分享以自然、生活與社會為主軸,強調學習應從觀察與實踐出發,並舉海岸波動、咖啡風味與貝殼廟永續設計等例子,說明知識源於自然與生活。  【更多

林怡君老師介紹專題15主題及內容

114-1「社會議題探索暨實踐課程」專題9、10及專題15、16說明會

一、本次課程專題說明會由陳建甫老師、林怡君老師主講,說明「社會議題探索暨實踐」專題9、10及專題15、16的內容及達成任務方式。  【更多

學長分析自媒體的如何去運算

自媒體經驗談 — 我們真的需要流量密碼?

本次講座由目前在工業技術研究院擔任攝影的荊澔恩學長主講,荊澔恩學長以自身在影像製作與平台經營的經驗,帶領同學重新思考自媒體的可能性。  【更多

政經系包正豪院長介紹專題內容

114-1「社會議題探索暨實踐課程」專題7說明會暨原住民議題影展「布農神話The myth of bunun」

一、「社會議題探索暨實踐」課程中,專題7-原住民族社會困境議題初探 (Indigenous Social Issues),希望同學對原住民議題更加深入認識,因此安排播放原住民影展,這是該專題的任務之一。本次活動因天候因素,臨時改為現場及線上同步進行,希望無法前來的同學,也能一同了解該專題內容。  【更多

洪復一老師開場說明此次交流分享會的主旨

資工系全英學士班大三出國留學經驗交流分享會 Experience Sharing Session for Junior Study Abroad in TKU CSIE

本活動旨在介紹大三學生出國留學的相關流程與合作學校資訊,協助同學申請合適的姊妹校。活動開場先說明大三出國的作業時程,除校級的統一規範外,也特別說明系級的特殊考量與規定。本次提醒學生,登記時須先通過英檢,並在回國後依學分採認原則辦理,以利同學事先規劃並選擇最適合的姊妹校。  【更多

演講者介紹

114年度氣候變遷及淨零排放演講—從合作社到大學:推動公民電廠實務與展望

以「淨零排放、永續發展」為核心理念,旨在引導學員深入理解能源轉型的重要性與實踐方式。課程內容將從台灣合作社的發展歷程切入,探討其在社會經濟中扮演的角色,並進一步分析合作社如何成為推動綠能與社會共好的關鍵力量。我們將特別聚焦於公民電廠的概念與實務運作,說明其在能源自主、社區參與及減碳目標上的貢獻,並展望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與挑戰。此外,課程也將分享大學端與合作社攜手推動公民電廠的成功案例,呈現跨界合作如何整合資源、促進知識交流,並實際落實淨零排放的願景。透過理論與實務並重的學習,學員將能掌握能源轉型的核心策略,並理解如何在生活與工作中實踐永續理念,共同打造更具韌性與公平的社會。  【更多

晚餐Dinner

觀光之夜 ITM MeetUP

「觀光系之夜」是一項結合經驗分享與國際交流的年度重點活動,旨在促進本系學生之間的學習互動與國際視野的拓展。活動的核心精神在於藉由大四學長姐回國後的親身經驗分享,讓尚未出國的學弟妹能更深入了解海外學習、生活及實習的真實樣貌。透過這樣的面對面交流,學生不僅能獲得第一手的資訊,還能釐清自身對出國學習的疑慮,進而為未來的留學規劃與生涯發展奠定更穩固的基礎。  【更多

企管系陳怡雅老師「團隊運作模式、合作與溝通」講座

114-1「團隊發展」入門課程講座- 團隊運作模式、合作與溝通(二)

一、三全共同科「團隊發展」課程分為「入門課程」授課、「活動參與」及「活動執行」認證三部分。學生藉由入門課程引導,建立團隊運作與合作、企劃構思與發表、活動籌備與執行等基本認知,並融入AI團隊發展學習,使三全教育與時俱進。  【更多

邀請運管系鍾智林副教授分享「EMI的想像與真實」研習活動

EMI的想像與真實(運輸管理學系鍾智林副教授)

本次研習於114年10月17日舉行,邀請運輸管理學系鍾智林老師分享多年教授EMI課程的經驗,說明全英語授課的想像與挑戰,並分享如何降低學生與教師對EMI的抗拒,鼓勵教師們持續投入與共同成長。  【更多

陳維立老師說明專題5、6內容

114-1「社會議題探索暨實踐課程」專題5、6說明會

一、本次課程專題說明會由陳維立老師主講,說明「社會議題探索暨實踐」專題5、6的內容及達成任務方式。且邀請登山社社長、去年參與活動之學生分享,並提供去年優秀作品、錯誤報告與同學做為參考。  【更多

講師引導出演講內容

通識教育「幸福生活」跨領域微學程專題演講:社會情緒學習-讓我們每天都有心理BMI

本活動以「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SEL)為核心理念,旨在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情緒、培養人際互動能力,並透過自我覺察與同理練習,建立心理健康的「BMI 指數」(Be-friends、Mindfulness、Identity)。活動以互動體驗為主軸,結合理論講解、遊戲活動與小組討論,讓學生能在輕鬆氛圍中學會覺察與管理情緒,進而促進心理健康與良好人際關係。活動首先介紹 SEL 的概念與發展背景,指出社會情緒學習是全人教育的重要基礎。透過自我覺察(Self-awareness)、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社會覺察(Social awareness)、人際技巧(Relationship skills)與負責任的決策(Responsible decision making)等五大核心能力,培養學生理解自我、尊重他人並做出正向選擇的能力。主講人以實際案例說明這些能力如何在校園生活與人際互動中發揮作用,強調心理素質與學習成效息息相關。  【更多

老師細心輔導

114年10月三全導師進駐輔導 —— 企業管理學系

開學至今已過了一個月,同學們大多已逐漸適應校園環境與學習步調。從課堂參與、活動出席到生活適應的情況來看,整體表現都不錯。多數同學能主動融入班級與宿舍生活,與同學之間的互動也十分熱絡,彼此相處融洽,能在課業與生活上互相協助,室友間也能保持良好溝通與尊重。此外,同學們也對目前為止參與過的活動提出想法與回饋,積極表達想法並投入討論,讓我們對於整體活動的籌辦有更明確的調整方向。整體而言,開學以來的適應情形順利,學生們與導師之間的互動亦十分良好。  【更多

系主任介紹出席師長

政經系-系主任有約Let's chat with the Chairman

活動目的: 系主任有約的活動,對於新生與舊生具有不同的目的: 1) 新生對於系上的認識有限,包括系上老師以及學長姐。雖然在修課時會認識部分老師與學長姊,但就整體來說認識依然有限。希望透過系主任有約的活動,讓大一新生更加認識與了解全球政治經濟學系。 2) 舊生對系上已有一定熟悉程度,希望舊生能和老師們聊聊未來出國交換或畢業後工作的問題。 活動內容: 除了在活動開始介紹出席老師給新生認識之外,學生們會圍桌吃準備好的餐點,老師們會輪流到每一桌和不同年級的學生聊天,就個人興趣、未來規劃、修課狀... 【更多

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張月霞主任主講115年度教學研究計畫申請說明會

115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申請說明會

本次研習活動於114年10月14日(二)圓滿完成,邀請淡江大學教務處教師教學與發展中心張月霞主任,說明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申請的重點,給予老師幾個大方向的規劃建議,以及分享過去歷屆教師通過的心得,幫助老師能夠更清楚計畫如何能夠撰寫教學實踐研究計畫。  【更多

何景榮老師介紹今日講座張瑜庭講師

114-1「社會議題探索暨實踐課程」:專題8新移民社群故事講座

一、本次講座由政經系何景榮老師邀請長期在北台灣從事新住民服務工作的張瑜庭(前桃園市新住民聯合服務中心副執行長,現任民進黨新住民事務部主任),介紹她在新住民社群的服務經驗,以及大專同學理解新住民事務的正確觀點。  【更多

企管系陳威任老師「團隊運作模式、合作與溝通」講座

114-1「團隊發展」入門課程講座- 團隊運作模式、合作與溝通(一)

一、三全共同科「團隊發展」課程分為「入門課程」授課、「活動參與」及「活動執行」認證三部分。學生藉由入門課程引導,建立團隊運作與合作、企劃構思與發表、活動籌備與執行等基本認知,並融入AI團隊發展學習,使三全教育與時俱進。  【更多

學長分享商業攝影的種類

何謂「商業攝影」 — 拍攝邏輯與事前準備

本次講座由目前在工業技術研究院擔任攝影的荊澔恩學長主講,帶領同學深入了解商業攝影的多元面向,從產品攝影到昆蟲攝影,講解各類型商業攝影在業界中的實際需求與應用。學長特別著重於商業攝影的基礎認識,包括商品種類的分類與對應拍攝策略,例如不同材質(如金屬、玻璃、布料)在拍攝時的處理重點,以及如何根據商品特性調整構圖與光線。講座中也舉例說明特殊主題的拍攝,例如昆蟲攝影的挑戰與特點——如何在保持細節清晰的同時也能展現昆蟲不同的質感。  【更多

黃瑞茂老師介紹專題1、2主題及內容

114-1「社會議題探索暨實踐課程」專題1、2及專題12說明會

一、本次課程專題說明會由黃瑞茂老師、張峯誠老師主講,說明「社會議題探索暨實踐」專題1、2及專題12的內容及達成任務方式。  【更多

討論學習規劃的同學

114年 10 月三全導師進駐輔導 —— 資工系

為了幫助學生順利適應宿舍生活以及關心新進學生課業、生活,三全教育中心透過導師進駐輔導的活動,提供一系列的協助和支持。  【更多

邀請企管系涂敏芬教授分享「永續時習課:從遠見USR看一門永續課的教學設計與實踐轉化」研習活動

永續時習課:從遠見USR看一門永續課的教學設計與實踐轉化(企業管理學系涂敏芬教授)

本次研習活動於 114 年10月08日舉行,邀請企管系涂敏芬老師進行分享,透過每次課程的調整與對陌生領域的持續學習,最終帶領學生獲得「遠見USR大學社會責任獎」的經驗,並希望這樣的歷程能成為教師們的參考與啟發。  【更多

114年10月三全導師進駐輔導 —— 政經系

114年10月三全導師進駐輔導 —— 政經系

對許多大一新生來說,與陌生的室友同住宿舍是全新的經驗,再加上本系全英文教學的環境,因此格外需要注意大一新生在生活調適與學業學習上可能面臨的問題,並希望能藉由老師們的經驗,告訴學生如何調適並慢慢適應淡江的生活與調整學習步調。  【更多

大合照

政好經天抽直屬 Freshman Direct-Mentorship Lottery

本次活動的舉辦目的,首先是希望能建立起大一新生與系上學長姐之間的橋樑,讓剛進大學的新生感受到系上的溫暖與歸屬感。同時,也希望藉由這樣的互動機會,增進各年級間的交流,使整個政經系更加團結有凝聚力。  【更多

講者開場

114年度氣候變遷及淨零排放演講-顧家博士的淨零挑戰

在全球邁向 2050 淨零排放 的浪潮中,氣候變遷已不再只是遙遠的議題,而是與每個人日常息息相關的挑戰。愛地球,不只是短暫的口號或潮流,而是一場需要全民參與的生活行動。本次講座特別邀請「淨零綠生活」講師-江旻樺蒞校分享,帶領大家從「吃得更蔬食、用得更節能、行得更綠色」的生活細節出發,認識淨零轉型與永續發展的真實意義。 講師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每個人如何從日常小改變著手,像是減少一次性用品、節約能源、支持永續產品與在地消費等,逐步降低碳足跡,並串聯起社會與企業的改變力量。透過真實案例與互動體驗... 【更多

介紹講員

「2025淡江藝文講座-在地力:從地方出發的藝術實踐」系列演講-矯飾主義

各藝術風格的特徵 • 文藝復興 • 從人的眼光看世界。 • 講究透視、重視規則幾何形(圓形、方形等)、強調靜態、穩定的構圖。 • 矯飾主義 • 強調動態,誇張的形式,不穩定的構圖。 • 巴洛克 • 強調動態,不規則造形(橢圓、多邊形等)的構圖,光影的效果。 • 這些藝術風格的名稱都不是當時人稱呼,而是後人給的。 • 本次專題先討論文藝復興到矯飾主義的過渡,重在繪畫。 • 下次討論巴洛克藝術的誕生,重點在建築作品。 矯飾主義的時代背景 1517年宗教改革:天主教內部腐敗... 【更多